《商周刊》2023年第09期,封面:一座城的预制“味来”
《商周刊》2023年第08期,封面:数字文化的青岛之约
《商周刊》2023年第07期,封面好客山东盛情相邀
《商周刊》2023年第06期,封面:转型绿色建筑
《商周刊》2023年第05期,封面:活力之北向新而行
《商周刊》2023年第04期,封面:电影之都赋能城市
《商周刊》2023年第02-03期,封面:打造交通强国“青岛样板”
《商周刊》2023年第01期,封面:青岛:再开新局
《商周刊》2022年第26期,封面:2022青岛高质量发展观察
《商周刊》2022年第25期,封面:青岛城市更新一周年
《商周刊》2022年第24期,封面:虚拟现实布局与突围
《商周刊》2022年第23期,封面:双11视角下的山东好物
《商周刊》2022年第22期,封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商周刊》2022年第20期,封面:抢抓专精特新“小巨人”
《商周刊》2022年第19期,封面:布局“鲁氢经济带”
《商周刊》2022年第18期,封面:新旧动能转换的青岛突破
《商周刊》2022年第17期,封面:韩资乐土融合发展新格局
《商周刊》2022年第16期,封面:山东新能源汽车起势
《商周刊》2022年第15期,封面:青岛,向海而兴新征程
《商周刊》2022年第14期,封面:青岛经济创新向未来
《商周刊》2022年第13期,封面:轨道交通生态圈崛起
《商周刊》2022年第12期,封面:海归就业新态
《商周刊》2022年第11期,封面:人才与城市
《商周刊》2022年第10期,封面:克难向阳生长:青岛企业一线调查
《商周刊》2022年第09期,封面:青岛:开发与活力
《商周刊》2022年第08期,封面:跨境电商大考背后
《商周刊》2022年第07期,封面:走向深蓝
《商周刊》2022年第06期,封面:氢能版图“脉动”齐鲁
《商周刊》2022年第05期,封面:问道城市更新
《商周刊》2022年第03-04期,封面:冰雪经济热
《商周刊》2022年第02期,封面:青岛:创业理想城
《商周刊》2022年第01期,封面:抢抓RCEP机遇
《商周刊》2021年第25期,封面:青岛资本市场强劲扩容
《商周刊》2021年第24期,封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青岛实践
《商周刊》2021年第23期,封面:双十一,不止AB面
《商周刊》2021年第22期,封面:青岛影视迅猛进阶
【长假经济新活力】景区游人如织,影院场场爆满,消费数据持续攀升…….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各地涌动的人潮,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都展现出了蓬勃的消费活力和潜力。国庆假期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镜子。而透过今年的镜像,可以看到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升级,亦能感受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复苏的强烈脉动。
【新三板进化】
【迈向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强国,不仅仅在金牌数量,也在全民参与程度、社会体育氛围以及体育产业的兴盛发达。
【国漫崛起】借力文化破圈,以二次元文化为载体的二次元经济也迅速扩张,线上线下不断“圈粉”,走进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教培搁浅】教培是市场行为,但教育公平不是。有观点认为,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可能让资本说了算。
【新机场放大城市格局】个城市机场的变迁,往往对城市的功能和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后不仅仅带动膏岛城市中心向胶州湾聚集,同时,也通过胶东国际机场,奠定了青岛在山东半岛的核心地位。为东北亚航空核纽的实现,打开了窗口。
【电竞竞跑】电竞在为更多城市带来商业价值、文化价值赋能的同时,还将重构我国电竞产业发展的城市版图,改变头部城市吃尽红利的固有发展逻辑,为“一超多强”变“百花齐放”带来发展空间和新的机遇。
【城市经济十年画卷】十年经济成就,就是青岛企业和青岛经济的一部发展简史。从2011到2021,除了数字的进位,还有产业的迭代,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激流勇进的个体及群体。他们共同成就了青岛过去十年的星光璀璨。
【三孩时代的算术题】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创投风投争夺战】5月7日,青岛再次迎来与世界的“资本”之约。由青岛市政府主办的2021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开幕,吸引投资界、产业界的百余位大咖,共话资本的机遇与未来。青岛自2019年举办首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以来,加速建设创投风投中心,吸引一批优质创投风投项目落地,已成长为备受资本青睐的创投风投新高地。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表示,青岛将聚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创投风投发展提供新空间、新机遇、新风口。
【深圳报告】100多天的实训,大家积极向实训单位讨教学习,全力承担交办的具体任务,有的成为了熟知公司产品的“讲解员”,有的成了公司拓展业务的“战略咨询员”,有的通过座谈会、授课等成为公司90后职工的“教员”。队员们感慨到深圳100次不如体悟实训100天,对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等认识更深了,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更主动了。
【纠结的学区房】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北京、重庆、合肥等城市先后出台楼市和教改政策。多数政策剑指学区房炒作、多校划片和学位制等。附加值出现政策性降低的学区房,究竟何去何从呢?刚需很纠结、房主也很纠结。
【投资青企“画像”】在投资面向好的背后,蕴藏着青岛产业结构的短板。青岛被投资企业中科技服务企业数量占比仅为上海的四分之一。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岛的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高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新“双城记”】青岛新“双城记”还处于各区“自驱动”的竞争之中,返向大都市的青岛如何为这种良性竞争提供更多“弹药”?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
【项目与城市】在抓项目这条赛道里,城市之间的较量不仅是追求项目的数量和体量,更是追求质量和效益。
【中医是什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是什么》一书,入选2020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这本定位为零基础即能读懂的中医科普书,正本清源,回到中医的原点解读中医,浅释中医理论,旨在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内涵丰富多彩,但因历史原因,得其门者或寡矣。深入浅出的《中医是什么》正如一张门票,邀读者入门祖国医学宝库。
【一门学科与一座城市的产业荣耀】从青岛、橡胶产业、青岛科技大学相互成就的路径中,可以看到一所大学在担当国家科技强盛使命过程中的低调务实和顽强求索,这也许才是教育的根本。
【数字化红利】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再到“数字中国”,数字化从经济扩展到民生、政务,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转型不是单兵突进,而是整体转型。不只是经济的数字化,运包括智慧城市,数字化的应用范畴不断扩大。
【春天的畅想】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过去了。突发的新冠疫情,在这一年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疫情之下,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从一个个个体,到一家家企业,到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无不要在变化中寻求新的生机和路径。2021年来了。这一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既是新起点,又是起承转合的关键年份,更是后疫情时代人们期待的又一个春天。春天,总是催人奋进,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