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维学习空间

一个专注于学习的网站

我的账户
  • 游客仅展示部分,浏览网站全貌,您需要一个账户
  • 登录
  • 注册
介绍往期杂志一览

《博物》2023年第03期(正是河豚欲上时)【PDF】

《博物》2023年第03期(正是河豚欲上时)【PDF】

《博物》2023年第03期(正是河豚欲上时)【PDF】

    【河豚 致命美味的秘密】在千奇百怪的鲀形目成员中,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还是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剧毒又美味、还会把自己吹成小胖猪的“河豚”。它们的毒性有多厉害?味道有多美妙?如何操作才能放心吃呢?

    【糖 幸福感的魔法师】新春佳节,正是中餐里各种甜食、甜口菜出场最多的时候:无论是祭灶祭祖,还是年夜饭大厨炫技,都离不开糖提供的色香味。讲究“火候”的中餐烹饪就像化学实验,糖,无疑是最给面子的实验材料之一:“实验条件”稍加改变,其颜色、形态、质感、风味就能产生丰富的变化。因此,在中国厨子手里,糖能玩出千变万化的魔术,早已超越了“调味料”——许多菜式中,它看似配角,其实却是灵魂主角。

    【极富存在感的一小撮:兔子的前世今生】2023年是农历兔年,对于兔子你可能吃过、养过,至少肯定没少见过。它们看似十二生肖最柔弱的一员,却在世界各地的野外繁衍不息,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家畜。不过,我们平时说的“兔子”,到底是一种还是很多种,它们都有什么区别?人们何时驯化兔子,在家养兔子又该如何“避雷”……本期杂志,带你逐一认识兔子的秘密。

    【食蚁兽 四兄弟】在地球上,食蚁兽是个非主流小家族,只有4个物种,全部生活在中、南美洲。除了前文介绍的大食蚁兽,另三位是:南美小食蚁兽、中美小食蚁兽和侏食蚁兽。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吧。

    【自然纪录片为天地万物代言】对大自然的好奇,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可如今不论城乡村镇,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被人类“加工”过的环境里,离“蛮荒”与“野性”太远了。好在有一系列自然纪录片:从几十年前的《动物世界》,到近年来的《绿色星球》《众神之地》……它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精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荒野与生灵不会主动讲述它们的故事。以自然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影片,观众看到的“精彩演出”背后,是制作团队上天入地、无所不用其极的努力。将自然界拍成史诗大片和浓情短剧,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探探自然纪录片的台前幕后。

    【探索月球】在天文望远镜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眼中的月亮,是皎白的“玉盘”、光洁的“飞镜”、清透的“冰轮”。中国人对月球世界的想象,是琼楼玉宇的广寒宫。孤高、洁白、完美无瑕,这几乎也是世界各地先民,对那遥不可及的月亮的共识。直到1609年11月底,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城,伽利略举起自制的4.2厘米口径折射望远镜,用20倍的放大倍率对准了月亮。他惊奇地发现,月亮的脸庞并非光洁无暇,暗黑的月亮平原、布满环形山坑洼的地貌,才是月球的真面目。

    【蜻蜓家族】蜻蜓是常见又好认的一类昆虫,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它们的踪影,正因如此,它们才会成为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不过,多数人对蜻蜓的了解也不深,往往只是根据颜色外形,随便给它们取几个俗名。其实,蜻蜓家族有数个分支,形态各异,色彩缤纷,就让我们好好认一认,曾经遇见的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都是谁吧!

    【深海潜行者 解读载人潜水器】对于身为陆地动物的人类,深海是个完全陌生、极为危险的世界。虽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只在海面航行,但能让人下到1000米以下深海的,只有少数专用的深海潜水器。

    【竹子:草的“最高境界”】炎炎夏日,翠绿竹林让人倍感清凉。高耸凌云、绿荫深深的竹子,其实并不是树,而是跟我们熟悉的水稻、玉米、芦苇同属于禾本科,与“草”有相似的身体构造和生长方式。但它又比一般的草高大许多,足以郁郁成林,支撑起独特的生境。

    【蜜蜂 集体创造甜美生活】说起蜜蜂,你一定不陌生:除了享用它们酿造的甘甜蜜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它们。春夏百花争艳时,随便去个公园,都能看到蜜蜂飞舞忙碌的身影;偶尔一只落到身上,心中还会有点紧张——毕竟这小虫,急了会蜇人!不过,即便是如此常见的昆虫,蜜蜂也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隐秘生活。

    【鲨不只是“杀”】对于身为陆地物种的我们,海里的鲨鱼,似乎比陆上的猛兽更让人恐惧。鲨鱼得名自“沙”一样的粗糙皮肤,却细思恐极地恰好与“杀”同音。干练的身型、可怖的利齿、冰冷的眼神,几乎每个特征都强化着它们冷血、凶残的形象。其实,鲨鱼是个拥有3亿多年历史、500多个现存物种的古老大家族。它们当中大多数确实是高效的掠食者,但并非一味嗜杀,大部分也对人类毫无威胁。在鲨鱼高冷的外表之下,是它们精彩多变的生存之道,以及海洋污染、渔业捕捞带来的灭亡危机。

    【特别策划:火山爆发!】今年初,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有火山剧烈喷发。一时间,许多人担心它会造成全球性的灾害。火山的威胁,真的有那么大吗?火山为什么喷发、怎么喷发、威力能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放眼地球上古往今来的火山,看看它们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苔藓 植物王国的小矮人】对苔藓,估计许多人都不陌生:老房子的墙砖、阴湿的沟边、树干和腐木上都可能见到。但到底什么是苔藓,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蹲下来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就算小小一片“青苔”,往往也是形状各异的多种植物混杂而生,而非同一物种——它们都是苔藓吗?

    【鹤 典故解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鹤有各种吉祥寓意、高洁品质,与鹤相关的典故多不胜数,有些符合事实,有些只是想象。其实在这些典故之中,暗藏着鹤的身体密码。

    【虎族九子,全面告急!】2022年,又一个虎年。在“X年说X”的生肖动物科普中,虎可能是最让人百看不腻的——不论是丰富多彩的虎文化,神秘莫测的虎习性,还是濒临灭绝的野外处境,总能引发关注。我们中国曾经是虎的主要分布区,兼具“兽王”“凶兽”和“神兽”多重文化属性的虎,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到日常的虎头鞋、老虎菜,上到凶悍的白虎星君,还有无数带“虎”字的地名和成语……去动物园看老虎,则是许多人的童年最爱。可惜,如今无论在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野生虎的生存状况都不太乐观。等下一个、下下个虎年到来时,不知老虎们是会迎来族群复兴,还是像龙一样成为遥远的传说呢?

    【鲸在江湖】鲸类从陆地重返大海,堪称哺乳动物最伟大的演化征程。其实在漫长时光中,也有少数鲸豚从海洋游进内河水域,回到了久违的淡水家园,它们被非正式地统称为“淡水鲸豚”。比起海洋鲸豚,江河湖泊里的淡水鲸豚离我们更近,但也因此更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加上淡水里的空间、食物本就不如海洋充足,缺少腾挪迁徙余地,使它们深陷生存危机。在我国的长江母亲河,“长江女神”白豚已消失多年,“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正濒临灭绝,而世界其他河流里的淡水豚也处境堪忧……在一切无可挽回之前,它们需要更多了解和保护。

    【行道树 风景在路上】秋天,许多行道树迎来了最出风头的季节。北方的“银杏大道”满树金黄;江南的枫香、乌桕“霜叶红于二月花”;不论白杨还是悬铃木,落叶满地时踩上去还能享受“嘎吱嘎吱”的声音和快感……我国有很多世界之最,其中一项你可能想不到——中国是世界种植行道树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国家。早在周代,古人就在路边种树来标记道路范围,秦代就曾颁布路边植树的政令。行道树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三千年,以至于对我们来说,路边有行道树,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上,行道树的种植、养护费时费力,成本很高。放眼世界,即便在很多富裕的发达国家,行道树也并非道路的“标配”。

    【《诗经》里的先秦“野”生活】伟大的孔子曾公开推荐一部博物学读本——他说,读《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秦汉之前的“野性中国”,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先民们要从野外谋取衣食,便会与各种野生动植物产生互动。《诗经》作为西周到春秋时代的诗歌合集,正是这种“野”生活的珍贵记录。

    【市场探贝】水产市场上,贝类摊档就像珠宝店一样琳琅满目、五光十色。而且很多贝类在各地的俗称迥异,张冠李戴时有发生。“海鲜修养”级别不够的顾客,很可能傻傻分不清。其实,双壳纲下万余物种,经过人类多年筛选,如今常登餐桌的,也就二三十种。根据特征,可以将它们清晰地分成几大类——让我们来进修一下双壳贝的“市场分类学”吧。

    【赶海,简单的快乐!】感谢短视频,如今,哪怕是深居内陆的人,也对“赶海”这种海边特有的活动耳熟能详了。大海那样广阔而丰富,潮汐每日往还,将碧波中神秘的万物,送到人类触手可及之处。赶海,是人类亲近、了解海洋的一种方式,永远有惊喜,永远新鲜有趣。不过,随着收视竞争,“魔幻”赶海视频也越来越多:在海滩上“捡到”的螃蟹一个比一个大;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却能在沙滩发现半人长的“搁浅”大鱼;淡水龙虾成群结队出现在海里,走一步抓一只……

    【荷花大起底】炎夏7月,是赏荷花的季节。荷花就是植物学上的“莲”,既美丽、又好吃,向来受尽赞誉。但有趣的是,这种绝大多数人都认识的花,却还有很多秘密——我们欣赏水上的荷花、荷叶、莲蓬,喜爱盘中的莲子、莲藕和藕带,却并不了解一株荷花的全貌。荷花荷叶是从藕上长出来的吗?藕是荷花的根还是茎?藕带跟藕又是啥关系?本期杂志为你揭开荷花的神秘面纱,下回去公园赏荷,你就会看门道了。

    【蜘蛛 神奇的“八足小猛兽”】如果举办一场“你最害怕的动物”投票,蜘蛛的得票数,估计怎么也能排个前三。对于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八足小猛兽”,有人喜欢,有人无视,也有许多人本能地对它们感到恐惧。考虑到大家对蜘蛛的不同感受,《博物》编辑部对于要不要做一期蜘蛛专题,斟酌了两三年。最终我们还是决定,既然蜘蛛的身体如此精妙,种类、习性如此千奇百怪,在大自然中又是如此重要,不请它们当一期主角实在太可惜了。接下来的30页里,就让几位蜘蛛专家和资深爱好者,带我们拜访蜘蛛家族的世界吧!

    【自然博物馆内幕】对孩子们来说,自然博物馆,本该是和动物园、游乐场一样好玩的地方。可惜在国内,它们常被历史类、艺术类的博物馆掩盖了光芒。其实,自然博物馆并非只是面向小朋友的“亲子胜地”。不论大人小孩,想看热闹还是学知识,这里都能带给你许多收获。而且,我们平时逛自博看到的,远不是它们的全部

    【珊瑚 海底花园大解析】潜入海底层层叠叠、五光十色的珊瑚丛林,仿佛闯入一个异世界。在南国海滩游玩时,我们又很容易捡到一颗颗苍白干枯的珊瑚碎块。对珊瑚,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明知是动物,长得却像植物,最后竟然成为矿物——瀚海之上有那么多的岛屿,居然都是珊瑚所造就。这期《博物》,就让我们探访珊瑚的世界,让梦幻与现实水乳交融。

    【食虫植物辟谣大会】食虫植物是植物界里奇葩的存在,它们有趣的捕食行为引发了人们的许多遐想,甚至发展成了误解和谣言。要入门食虫植物,先从辟谣开始。

    【坚果“嗑学”】在漫长的演化中,一些植物成了操心的家长:它们把种子养得白白胖胖、富含脂肪等营养物质,又用千奇百怪的硬壳,将这些娇儿保护起来。然而,善寻美味的人类还是盯上了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收集、栽培驯化,人类为这些具有硬壳、肥美可食的种子贴上了一个共同的标签:“坚果”。春节将至,我们收集了零食盒里常见的十多种坚果。往后翻,你会看到它们的本来面貌。且看植物为种子设计了多少种防御,人类又是如何见招拆招,与之“斗智斗勇”的。

    【牛门望族】自然界中,牛算是令人印象鲜明的动物:头生双角,身强力壮……然而当我们搜索有多少种牛时,就会发现许多与“本地牛”差别巨大的“外地牛”,甚至未必是同一个物种。实际上,仅人类驯化的家畜牛,就有黄牛、水牛、牦牛 等好几种。此外,全球各地还有十几种野牛。本期的“牛年说牛”,就从最基本的分类说起。

    《博物》,始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杂志以“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为办刊宗旨,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博物》,始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杂志以“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为办刊宗旨,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博物》,始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杂志以“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为办刊宗旨,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博物》,始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杂志以“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为办刊宗旨,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博物》,始于2004年,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杂志以“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为办刊宗旨,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抱歉,此资源仅限VIP查看,请先
注:本资源发布时间已超过1年,您需要升级为【包年及以上会员】方能免费下载,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学习币进行兑换。如选择【包月会员】将无法查看本资源,且无法使用学习币,请知悉。
购买实体图书 当当网购买 天猫购买 亚马逊购买
小提示:
1、本站提供的正版图书由京东图书、淘宝/天猫、亚马逊、当当网提供。
2、若喜欢本期刊,自身经济条件还可以的话,请大家多多支持正版。
3、如发现介绍有误,请文末留言告知,谢谢!
4、如涉及版权争议、敏感信息、隐私内容,请联系站长(微信公众号:xuexi-1234567;邮箱:admin@xuexi1234567.com),将立马删除。
成为VIP会员 尊享会员服务尊享
微信公众号 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ID:xuexi-1234567)
了解每天都新更了哪些学习资料
分类: 科普类期刊
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科普·知识·百科】相关资源

最新纪录片&好片

近1年热门资源

近30天热门资源

留言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