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流浪地球2》:中国式的科幻电影】
【封面:观天巨眼】目前,世界上的大型望远镜(阵)共有8个(组),不少里程碑级的成果也都是基于这些庞然大物的观测和发现。
【封面:2023年天象全书】“心之所向,星辰大海”,新年伊始,对2023年天象按月份进行详尽预报与梳理。让忙碌的我们,再次拥有放松心灵的契机。让我们继续一起感受星光吧。
【封面:2022年天文学10大进展】时值岁末,我们即将告别虎年,迎来新的一岁。回望2022,虽仍旧饱受疫情的影响,但我们探索宇宙的初心没有改变,依然火热。按惯例,我们从2022年发生的众多天文事件中,遵选出我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十件,以飨读者。
【封面:古往今来的天体测量】天体位置的精细测量告诉人类地球和宇宙的秘密。
【封面:中国天文学会与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纪念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1922~2022)】中国天文学会是由中国天文学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我国发展天文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2022年,中国天文学会百年华诞,支持和见证了中国天文事业百年奋进。
【封面:星际氨基酸之谜】科学家在小行星和多块陨石中发现了生命的组成物质氨基酸,那么生命可能起源于太空吗?
【封面:银心黑洞照片诞生记】2022年5月12日,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照片首次亮相。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照片的诞生过程艰难、曲折而又漫长。
【封面:彗星狂想曲】彗星曾背负着厄运之名,如今,人们认识到基星是来自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小天体,而它也早已成为天文爱好者竞相观测、拍摄的目标。
【封面:让星星在头顶眨眼 暗夜保护那些事儿】繁星点缀的夜空,曾经启发了人类的科学与艺术,但不受控制的室外照明却让星星消失了。星空已成为往事?不,我们在行动。
【封面:射电探测历史】若说天文的开端是人类探索自然好奇心的驱使,射电天文的诞生与发展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衍生。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04期,封面:太阳咳一咳,地球抖三抖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03期,封面:危险!近地小行星来了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02期,封面:前景广阔的中国空间站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01期,封面:2022年天象全书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12期,封面:2021年天文学10大进展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11期,封面:红外望远镜的前世今生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10期,封面:天文望远镜的十二个历史瞬间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09期,封面:太空旅游再出发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08期,封面:世界最大垃圾场?就在我们头顶!
【何处觅星光】正值国内诸多后期优秀台址破土动工,新的中大型望远镜逐个落户在这些台址之际,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我国现代夜天文光学观测台址的历史发展进程。
【天文学院派·等待仰望星空的你】如果你对星空感兴趣,天文学可以极大开阔你的视域。如果你关心人类发展及未来,想要推动文明进程,天文学是必修课。来吧,后浪们,走进属于你们的宇宙象牙塔,在星辰大海里畅游。
【火星:我们真的来了!】从屈原向天叩问宇宙起源,到两千年后中国航天真正走进火星,纵使相隔万亿千米,我们依旧渴望用自己的双眼,领略这个红色星球的独特魅力。
【黑洞探秘】精确刻画宇宙及其中的天体是每一个天文学家的梦想,为此需要不懈的探索。黑洞更因为其神秘性而吸引了不少天文学家的研究兴趣。回顾1964年首次发现的天鹅座X-1中黑洞,到2021年对它的特性再次进行精确测量,天文学家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可见一斑。
【从观象授时到天空地一体化授时】观象授时,人类最初认知自然的行为,得到准确的时间历法是农业社会的大事。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的是天空地一体化授时体系,更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
【大“锂”包】一篇看似愚人节的玩笑文章,却掀开了宇宙熊孩子-锂的离奇身世。为了验证锂巨星的真实身份,天文学家甚至不惜动用测谎仪….
【聆听字宙的天籁之音】天山北麓的大红柳峡乡是国家天文台“天簸”,射电项目的所在地。严寒酷暑,历经200多个选址点终建成,只为揭开宇宙暗能量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