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洞穴 “珍宝”穴珠】穴珠意为“洞穴珍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中形成的与珍珠结构和形状相似的奇特洞穴沉积物。一般认为在大部分溶洞中,穴珠并不多见,即便是石笋、石柱等沉积物丰富的溶洞内,穴珠也往往都是稀罕物。但随着深入研究,探洞工作者发现在我国贵州和广西,竟然有一些溶洞专门“出产”穴珠:洞中的穴珠不仅有“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甚至达到了上亿颗的规模!
【惠安石雕 源自中原、影响全国、 远播海外的闽南石雕艺术】位于福建泉州市的惠安县,有着1600多年的石雕历史。泉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2处遗产点中,就有19处与石雕有关,这些石雕多出自惠安石匠之手。在全国众多知名的近现代建筑中,也随处可见惠安石雕的风采。惠安石雕技艺还远播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如今,历经千年的惠安石雕依旧影响着中国,乃至海外的石雕产业。说起中国的石雕名城,很多人都知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东麓的曲阳县,曲阳石雕以古朴雄浑、凝重端庄、刚劲简洁的风格独树一帜。在中国石雕界,还有一处与曲阳比肩的石雕中心,它便是位于泉州的惠安。惠安石雕以纤巧灵动、繁缛精致、巧趣结合、形神兼备著称,形成了与曲阳石雕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在中国石雕界也有“北曲阳,南惠安”之说。这处闽南地区的石雕中心,也成为了在海外颇有影响的中国石雕的代表。
【中国海岛:遮蔽与呈现】当中国海岛这个主题摆在我面前时,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挺贫乏的主题。在我的头脑中能够生动地浮现出来的海岛形象,除了海南岛、台湾岛、崇明岛这些大岛外,剩下的就是舟山群岛和西沙、南沙群岛了。我对海岛的熟悉程度比起陆地上的一些地区和景观来说,相差很远。说起陆上的地方,甚至西藏、新疆、青海的一些地方我都可以如数家珍,如西藏的一些县:墨脱、察隅、吉隆、错那……但是我国有哪几个海岛县我却说不出来……我感觉大多数中国人关于海岛的知识也大抵如此。但是在研究了一番中国的海岛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这是特别值得写作和传播的主题。这是一个媒体很少关注的世界,甚至也可以说,是被科学遗忘了很长时间的世界。先举一例,比如中国海岛的数量,一直都不清楚……直到今天才算弄得比较清楚,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甚至关于什么是海岛这个问题,没人问我时,我觉得我是清楚的,但是现在经过一番研究后,你若问我,我倒觉得难以回答了。比如:渤海中地处滦河口的——曹妃甸,是一个从陆地伸向海中的由沙组成的长长的岬角,与陆地的联系在潮涨潮落时忽隐忽现,它算不算岛?江苏沿海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规模很大,江苏省的陆地面积总共才10.72万平方公里),在低潮时,有几千平方公里的沙洲出露,即使在高潮时,也有70多条沙脊出露。但是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四周为水、中间是陆的关于岛屿的定义看,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都不符合我们头脑中关于岛的印象。然而,就是这两处似岛非岛的地质体,为中国最缺深水港的渤海、黄海沿岸贡献了两个可进出15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的大港。
【解密“深海花园” 探索深海海山上的生命绿洲】自2013年起,我国科学家利用深海深潜器对热带西太平洋的多座海山进行了多次生物多样性科考。他们在这些海山上发现了众多神奇的深海花园,那是一些以海绵场和珊瑚林为基底的小型生物聚落。科学家探索和研究着徜徉在花园中的新奇生命,发现了它们为适应深海环境而演化出的众多生存妙招。
【黄河口 在国家公园到来之前】在黄河三角洲,漫无规律的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不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反而造就了鱼盐之利、农耕之益,及至工业时代在地下发现的油田,这片土地上的人地关系在百余年来始终呈现出一种变化无常的活跃状态。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准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将现有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等八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入海口活跃的“湾区经济”形态,黄河口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这片土地,值得细细权衡与思考。
【土楼“潮汕派” “省尾国角”的一块遗落拼图】说起土楼,人们往往想到的标签便是福建、客家。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在被称为“省尾国角”的广东潮汕地区,竟也存在着大量的土楼。它们十分低调,少有宣传,同时又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有趣混搭。深入探寻这片古老民居的“遗落之境”,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推开了潮汕山海间的文化和历史之门。
【瀚海雾凇 西北干旱区绽放的“玉树琼花”】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由于水汽充足,一旦遇到冬季降温和适度风速等气象条件,便很容易形成雾凇。其实,雾凇并不只出现在湿润和半湿润区,在我国西北极端干旱的沙漠戈壁中也会出现雾凇,它们仿似“琼枝玉叶”将冬季的沙漠戈壁装扮出了别样的美。沙漠戈壁中的雾凇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哪些沙漠和戈壁中可以欣赏到雾凇?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说起天山公路,纵穿天山的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因沿途壮丽多变的地貌景观而早早成名。其实,在天山北麓还有一条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天山公路:新疆 101省道——它藏身于绮丽的山峰、峡谷和如碧的高山牧场间,曾是一条崎岖难行的简易国防公路。目前,经过 4年改造升级,全新的 101公路已于去年年底全线通车。新妆上阵的它,为世人奉献出一段新鲜奇绝的300公里天山景观大道。
【河西走廊的 “西部传奇” 荒野“读城” 2000年】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战乱起落、河流摆动、古今绿洲变迁等原因,留下了大小约百余个古城遗址,时代由汉到清,历时约2000年。广袤而干燥的荒原戈壁如同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将它们一一收藏。十年间,本文作者和摄影师在荒野中追寻它们,一份份时光“档案”、一张张古城图像渐渐集结,并汇聚为一部视角独特、穿越古今的“读城记”。
【发现吉拉沟 非“沟”非“谷” 有“彩”有“沙”】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吉拉沟,长200多公里,最深超200米,最宽近20公里,因藏在荒漠深处,人迹罕至,外界对它所知甚少。本文作者为《阿勒泰日报》记者、阿勒泰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经多次实地走访,在深入研究后,逐渐有了新发现:从地貌上看,吉拉沟既不是“沟”,也不是“谷”,更不是“大峡谷”,而是一个被彩丘与沙丘夹峙的“槽形洼地”。这里的景观,不仅鲜为人知,也颇为独特……
【这里盛产地理学家】徐霞客与丁文江隔江相望。2020年10月我们做中国海岸专辑时,我和团队几个人去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去找王颖院士和朱大奎教授,王颖院士关于“中国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多样的边缘海”的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颖和朱大奎是夫妻,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他们走遍了中国海岸,并参与建设了众多的港口。告别时,朱大奎教授送了我厚厚一本精装的《工程海岸学》,作者是他和王颖。
【为什么江苏“富可敌国”?】用地方差异的思想看江苏,江苏是中国水网最密集、水域面积占比最大的省。我面前放着一本江苏地图册:这不是那种简略版的分省地图册,而是8开本的厚厚的几公斤重的一种专题地图册。专题地图册比市面上常见的分省地图册内容丰富多了,也深入多了,它不仅仅绘制出了省内各个层级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远近,它开始把省级行政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区来研究,用地图来表达这个地方在自然和人文等各方面的特征,也就是用地图来表现这个省的独特之处。其实这种地图暗含着过去地理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或者说是地理学家看世界的一种视角——寻找地方之间的差异。曾经有地理学家断言:地理就是研究地方(也可称之为区域)差异的。也有的地理学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地理学家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人地关系)的。
【江西 低调的丹霞地貌景观大省】在漫天云雾的衬托下,位于江西上饶市弋阳县的龟峰,犹如一艘劈波斩浪的红色舰艇,遨游在浩瀚的海洋里。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龟峰的陡崖上布满平行的细沟和蜂窝状洞穴,如同由一块块积木拼接而成的巨型玩具。江西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以分布于信江盆地的龙虎山、龟峰这两处最为典型。燕山构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垩纪),在地壳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江西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走向的陆相断陷盆地,盆地边缘沉积了红色的冲洪积扇相砾岩。这些红层被构造抬升、切割,随后在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
【寻找洞穴 “珍宝”穴珠】穴珠意为“洞穴珍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中形成的与珍珠结构和形状相似的奇特洞穴沉积物。一般认为在大部分溶洞中,穴珠并不多见,即便是石笋、石柱等沉积物丰富的溶洞内,穴珠也往往都是稀罕物。但随着深入研究,探洞工作者发现在我国贵州和广西,竟然有一些溶洞专门“出产”穴珠:洞中的穴珠不仅有“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甚至达到了上亿颗的规模!
【惠安石雕 源自中原、影响全国、 远播海外的闽南石雕艺术】位于福建泉州市的惠安县,有着1600多年的石雕历史。泉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2处遗产点中,就有19处与石雕有关,这些石雕多出自惠安石匠之手。在全国众多知名的近现代建筑中,也随处可见惠安石雕的风采。惠安石雕技艺还远播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如今,历经千年的惠安石雕依旧影响着中国,乃至海外的石雕产业。说起中国的石雕名城,很多人都知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东麓的曲阳县,曲阳石雕以古朴雄浑、凝重端庄、刚劲简洁的风格独树一帜。在中国石雕界,还有一处与曲阳比肩的石雕中心,它便是位于泉州的惠安。惠安石雕以纤巧灵动、繁缛精致、巧趣结合、形神兼备著称,形成了与曲阳石雕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在中国石雕界也有“北曲阳,南惠安”之说。这处闽南地区的石雕中心,也成为了在海外颇有影响的中国石雕的代表。
【中国海岛:遮蔽与呈现】当中国海岛这个主题摆在我面前时,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挺贫乏的主题。在我的头脑中能够生动地浮现出来的海岛形象,除了海南岛、台湾岛、崇明岛这些大岛外,剩下的就是舟山群岛和西沙、南沙群岛了。我对海岛的熟悉程度比起陆地上的一些地区和景观来说,相差很远。说起陆上的地方,甚至西藏、新疆、青海的一些地方我都可以如数家珍,如西藏的一些县:墨脱、察隅、吉隆、错那……但是我国有哪几个海岛县我却说不出来……我感觉大多数中国人关于海岛的知识也大抵如此。但是在研究了一番中国的海岛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这是特别值得写作和传播的主题。这是一个媒体很少关注的世界,甚至也可以说,是被科学遗忘了很长时间的世界。先举一例,比如中国海岛的数量,一直都不清楚……直到今天才算弄得比较清楚,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甚至关于什么是海岛这个问题,没人问我时,我觉得我是清楚的,但是现在经过一番研究后,你若问我,我倒觉得难以回答了。比如:渤海中地处滦河口的——曹妃甸,是一个从陆地伸向海中的由沙组成的长长的岬角,与陆地的联系在潮涨潮落时忽隐忽现,它算不算岛?江苏沿海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规模很大,江苏省的陆地面积总共才10.72万平方公里),在低潮时,有几千平方公里的沙洲出露,即使在高潮时,也有70多条沙脊出露。但是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四周为水、中间是陆的关于岛屿的定义看,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都不符合我们头脑中关于岛的印象。然而,就是这两处似岛非岛的地质体,为中国最缺深水港的渤海、黄海沿岸贡献了两个可进出15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的大港。
【解密“深海花园” 探索深海海山上的生命绿洲】自2013年起,我国科学家利用深海深潜器对热带西太平洋的多座海山进行了多次生物多样性科考。他们在这些海山上发现了众多神奇的深海花园,那是一些以海绵场和珊瑚林为基底的小型生物聚落。科学家探索和研究着徜徉在花园中的新奇生命,发现了它们为适应深海环境而演化出的众多生存妙招。
【黄河口 在国家公园到来之前】在黄河三角洲,漫无规律的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不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反而造就了鱼盐之利、农耕之益,及至工业时代在地下发现的油田,这片土地上的人地关系在百余年来始终呈现出一种变化无常的活跃状态。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准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将现有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等八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入海口活跃的“湾区经济”形态,黄河口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这片土地,值得细细权衡与思考。
【土楼“潮汕派” “省尾国角”的一块遗落拼图】说起土楼,人们往往想到的标签便是福建、客家。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在被称为“省尾国角”的广东潮汕地区,竟也存在着大量的土楼。它们十分低调,少有宣传,同时又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有趣混搭。深入探寻这片古老民居的“遗落之境”,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推开了潮汕山海间的文化和历史之门。
【瀚海雾凇 西北干旱区绽放的“玉树琼花”】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由于水汽充足,一旦遇到冬季降温和适度风速等气象条件,便很容易形成雾凇。其实,雾凇并不只出现在湿润和半湿润区,在我国西北极端干旱的沙漠戈壁中也会出现雾凇,它们仿似“琼枝玉叶”将冬季的沙漠戈壁装扮出了别样的美。沙漠戈壁中的雾凇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哪些沙漠和戈壁中可以欣赏到雾凇?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说起天山公路,纵穿天山的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因沿途壮丽多变的地貌景观而早早成名。其实,在天山北麓还有一条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天山公路:新疆 101省道——它藏身于绮丽的山峰、峡谷和如碧的高山牧场间,曾是一条崎岖难行的简易国防公路。目前,经过 4年改造升级,全新的 101公路已于去年年底全线通车。新妆上阵的它,为世人奉献出一段新鲜奇绝的300公里天山景观大道。
【河西走廊的 “西部传奇” 荒野“读城” 2000年】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战乱起落、河流摆动、古今绿洲变迁等原因,留下了大小约百余个古城遗址,时代由汉到清,历时约2000年。广袤而干燥的荒原戈壁如同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将它们一一收藏。十年间,本文作者和摄影师在荒野中追寻它们,一份份时光“档案”、一张张古城图像渐渐集结,并汇聚为一部视角独特、穿越古今的“读城记”。
【发现吉拉沟 非“沟”非“谷” 有“彩”有“沙”】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吉拉沟,长200多公里,最深超200米,最宽近20公里,因藏在荒漠深处,人迹罕至,外界对它所知甚少。本文作者为《阿勒泰日报》记者、阿勒泰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经多次实地走访,在深入研究后,逐渐有了新发现:从地貌上看,吉拉沟既不是“沟”,也不是“谷”,更不是“大峡谷”,而是一个被彩丘与沙丘夹峙的“槽形洼地”。这里的景观,不仅鲜为人知,也颇为独特……
【这里盛产地理学家】徐霞客与丁文江隔江相望。2020年10月我们做中国海岸专辑时,我和团队几个人去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去找王颖院士和朱大奎教授,王颖院士关于“中国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多样的边缘海”的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颖和朱大奎是夫妻,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他们走遍了中国海岸,并参与建设了众多的港口。告别时,朱大奎教授送了我厚厚一本精装的《工程海岸学》,作者是他和王颖。
【为什么江苏“富可敌国”?】用地方差异的思想看江苏,江苏是中国水网最密集、水域面积占比最大的省。我面前放着一本江苏地图册:这不是那种简略版的分省地图册,而是8开本的厚厚的几公斤重的一种专题地图册。专题地图册比市面上常见的分省地图册内容丰富多了,也深入多了,它不仅仅绘制出了省内各个层级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远近,它开始把省级行政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区来研究,用地图来表达这个地方在自然和人文等各方面的特征,也就是用地图来表现这个省的独特之处。其实这种地图暗含着过去地理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或者说是地理学家看世界的一种视角——寻找地方之间的差异。曾经有地理学家断言:地理就是研究地方(也可称之为区域)差异的。也有的地理学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地理学家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人地关系)的。
【卡达山谷 珠穆朗玛脚下的秘境】作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尤其是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的目光,他们尝试着360°穷尽珠峰的景观,从绒布冰川看珠峰北坡,从嘎玛沟看珠峰东坡,从坤布冰河看珠峰西坡……在关注珠峰的各方视角中,有一个角度居然沉寂了整整一百年,人迹罕至,更难寻文字和图片记载,它就是卡达山谷以及与它正对着的珠峰东北坡。从1921年,马洛里所在的珠峰考察队探索卡达山谷,到2021年,本文作者牵头重访卡达山谷,他们给我们展示出了这片秘境百年中的巨大变化。
【高黎贡山 物种“大发现” 古老原始而潜力无限的物种宝库】位于横断山脉最西缘的高黎贡山,如同一部厚重的大书,记录了太多物种发现的故事。南北走向绵延600余公里的庞大山体,保存着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众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栖居的家园。人类对于高黎贡山的物种发现故事已经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但当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考察百年古树,用新颖的工具和技术研究其中的生命,这座宝库依然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也意味着这里依然蕴藏着众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219国道 世界上壮观的峡谷 在此相聚】峡谷是河流与大地之间的一场博弈。沿着219国道一路向南,路上经过的大大小小的峡谷不计其数,其中尤以青藏高原南部的峡谷群最为典型。这里汇聚了世界上最为壮丽的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怒江,它们切开一座座大山,化身为险峻的峡谷,沿途你一定会感受到这些峡谷带给你的震撼。
【阿富汗 “十字路口”之国】阿富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会之处,被誉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也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它是我国的陆上邻国之一,但大多数国人对它的了解可能只不过是一星半点。对于外界,长期以来,它给人的印象都是神秘而充满隔阂的。不仅是因为高山斜贯、沟谷崎岖、沙漠阻隔的地貌,也因为这里长期都笼罩在战乱的阴影下,外人很难深入其中。最近一段时间里,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重新占领阿富汗全境。阿富汗局势的动荡震惊世界,引起了人们对其极大的关注。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邀请两位和阿富汗颇有渊源的作者,从自然和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他们眼中的阿富汗。
【珠峰生物王国】珠穆朗玛峰,举世闻名的世界之巅,也是一片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命乐土。自2018年以来,几位自然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珠峰和这里的野生动植物,他们在珠峰西侧、北侧和东侧跋山涉水,捕捉了很多精彩的生命瞬间,同时也为珠峰增添了一些新的物种记录。本期,他们带来了在西侧的拍摄故事;后续,他们还将分享在北侧和东侧的拍摄经历,为我们呈现他们镜头里别样的世界之巅。
【贡嘎新形象 中国经典的“戴帽山”】近年来,中国摄影圈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贡嘎现象”,一群摄影师以拍摄贡嘎山为乐事。他们经多年拍摄,捕捉到了贡嘎山顶一种奇特的气象景观——帽状云,从而为贡嘎山加冕“蜀山之王”,找到了一种标志性的“道具”——有人称之为“国王的礼帽”。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座极高山像贡嘎山那样,涌现出如此多的帽状云图片。贡嘎山的新形象——中国经典的“戴帽山”,正呼之欲出……
【三星堆最新考古(上)等待解读的青铜时代密码】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震惊了世界,时隔30余年后,三星堆的考古新发现再次震撼世人。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8月,三星堆遗址有6座祭祀坑陆续被发现,出土了大量象牙、青铜器和金器等重要文物,同时还有许多以前并未见过的文物出土,比如圆口方尊与尚未命名的铜人像等。这些器物又会带来哪些新发现呢?本刊特约作者和摄影师,持续跟踪三星堆最新考古发掘的进展,为您带来系列报道。本文为系列报道的上篇,主要关注三星堆3号和4号祭祀坑中发现的青铜器,其他祭祀坑的考古发现将在后续的报道中呈现。
【盐湖众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个“浪漫湖”】在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类特殊而罕见的湖泊,其湖面呈现出奇特的粉红色(或其他偏红色系),从高空看,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粉色宝石”。这类湖泊被称为“玫瑰湖”,其实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赤水”景观:在特定条件下,湖水变得姹紫嫣红,绚丽夺目。那么玫瑰湖形成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秘密?在我国哪些地方能够目睹这种景观?
【陕北黄土高原上遍布“地缝”和“天坑”】本刊特约作者税晓洁在湖北寻找天坑的探索告一段落后,又来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准备转换一下视野。在游览了陕北一些号称“中国羚羊谷”的峡谷后,他发现它们的地表形态与喀斯特地区的“地缝”如出一辙;更出乎预料的是,在陕北他竟然还发现了多处颇似天坑的景观。为什么在黄土高原上会出现与喀斯特地区如此相似的地貌景观呢?这些“天坑”和“地缝”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请让我们跟随税晓洁的脚步,一起来细细探究。
【酒泉多烽燧 荒野上的追“烽”记】作为丝路咽喉,多朝边塞,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甘肃酒泉拥有丰富的长城资源,而更精彩的,是这里高大、多样又数量繁多的烽燧。8年来,几位酒泉当地摄影师跋涉千里戈壁,深入无人荒原,沐雪踏沙,寻找并拍摄了大量的烽燧,为我们带来了酒泉荒野上的一部苍茫壮丽的“追烽记”。
【湖南:中国内河航运的枢纽省】我见过一幅图,这幅图的名称叫“全国内河航道图”。这幅图我视若珍宝,因为这幅图把中国的通航河流给画出来了。它用几种不同的颜色把能够通航的河流标识出来了(本文改绘时截选的只是这幅图的一部分,主要是与湖南水系有关的中国东南地区的内河航道,不包括黄河流域、福建、台湾,还有东北等地区的航道)。过去我曾经想了解一些关于中国河流的通航问题。比如:我想知道金沙江通航到哪里?雅砻江通航吗?现在看看这张图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张图很值得信赖,它是全国交通部门经过实际调查后画出来的。这张图与过去我看到的一些水系图不同:一般的水系图,都会密密麻麻地画上每一条河,而不管这些河的水量,也没有时间要素,只是画出一个个流域所具有的全部河流,而不管这些河有的是季节河,水量会随着季节变化,有时甚至是干涸的,但是这张图不是,这张图是中国内河航道图,它画的只是能够通航的河流,而且河流的线条粗细和颜色深浅,表现的是航道的等级……
【湖南:另一个江南】沈从文说: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无从离开,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在研究地理问题时,我喜欢把地理与文学结合起来,比如在研究西藏时,除了地理学的文献外,我要找来关于西藏的一些文学,如仓央嘉措的诗。研读完地理学的文献,再看文学,然后再走进那些地方,去现场观察和体验,那时你获得的感觉会很奇妙。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将其列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将其列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杂志高清PDF合集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杂志高清PDF合集
已帮您找到资源,查看此资源需要80学习币,请先登录注:本资源发布时间已超过1年,您需要升级为【包年及以上会员】方能免费下载,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学习币进行兑换。如选择【包月会员】将无法查看本资源,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