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维学习空间

一个专注于学习的网站

我的账户
  • 游客仅展示部分,浏览网站全貌,您需要一个账户
  • 登录
  • 注册
封面往期杂志一览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营造之美)【PDF】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营造之美)【PDF】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营造之美)【PDF】

    《读者欣赏》2023年第02-03期 ,合刊

    《读者欣赏》2023年第01期 , 封面专题: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读者欣赏》2022年第12期 , 封面专题:素白为绚

    《读者欣赏》2022年第11期 , 封面专题:清欢有味

    《读者欣赏》2022年第10期 , 封面专题:生态祁连

    《读者欣赏》2022年第09期 , 封面专题:忘忧清乐

    《读者欣赏》2022年第08期 , 封面专题: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 , 封面专题:营造之美

    《读者欣赏》2022年第06期 , 封面专题:绝代芳华

    《读者欣赏》2022年第05期 , 封面专题:虎虎生威

    《读者欣赏》2022年第04期,封面:寻迹大唐

    《读者欣赏》2022年第02-03期,封面:只此敦煌

    《读者欣赏》2022年第01期,封面:疏影暗香

    【汉宫春晓】《汉宫春晓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重彩仕女第一长卷”。作者仇英并没有借宫女的形象来抒发个人感慨,而是力求工整、真实地描绘了一个符合他设想的宫廷。作品虽托名“汉宫”,但一笔一画都是明人韵致,细节精妙、内容生动,体现着一种别样的魅力,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审美观念乃至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泱泱国风】从纯真质朴的《诗经》、汪洋恣肆的《庄子),到逸笔草草的魏晋书帖、精美宏大的石窟壁画,再到李杜诗歌的千古绝唱、“颠张狂素”的醉墨淋漓……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华先民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集中凝聚为历代的审美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美学财富,成为东方美学的源头活水。

    【运动不老】古老的中国依托中华文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体育文明,从中衍生出众多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运动方式。早在夏朝以前,我国就有了民间舞蹈、射箭等带有体育元素的娱乐活动。夏、商、周又相继出现了乐舞、武舞、射礼、田猎、跑跳等竞技运动。汉唐时期,我国体育的基本范畴已经形成……..尽管历史变迁、岁月更迭,体育运动的光辉却从未消散,它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为世界体育发展增色添彩。

    【青藤戏墨】明代中晚期的徐渭是一位巨匠型的艺术大师,不仅是诗文大家,也是戏曲、书法界的奇才,更在绘画史上开宗立派,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画坛影响至深。然而,才学高绝的他却命运多舛,一生穷困潦倒,等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崇拜并矢志追随他的脚步时,这颗孤独的“明珠”已经蒙尘多年,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行者常至】在古代,帝王巡游,通常为咨访吏治、体察民情;文人壮游,则为开阔视野、结交良师益友;士夫宦游,或为求得仕进,或因职责所需而出使各地……古人的旅行,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古往今来,交通条件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变化,但人们向往远方、想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却历经数千年,从未改变。

    【风动荷香】风动荷香,夏日正浓。从《诗经》中翩然而来的荷,在唐诗宋词中摇曳生姿,被文人骚客们阐发出无尽的含义。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妙趣,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再到”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清雅,荷不断为中国传统文化灌注着活力。它是深刻在国人心中一种诗意的符号,是夏日不可不说的绝美风景,更是古往今来寄托着无限情愫的念物。

    【清茗瑟瑟】茶树原本仅是广袤山林中的普通植物,自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与众不同,这小小的芽叶便被中华先祖小心地捧在掌心,轻揉慢捻,以水与火唤醒了它的甘甜,释放了它的无限可能。坊间百姓爱它清火醒脑,公卿贵胄爱它静心洗尘。茶亦俗亦雅、可浓可淡,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于天地自然、文化传统和世道人情的某种特殊感触。

    【金牛献瑞】古人爱牛、护牛、敬牛,因为它们意味着顺利的耕作、上佳的收成,也代表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诗人李白写:“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候。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诗画里的牛则代表着文人隐逸修身的高蹈志向,与其一生执着于功名,倒不如牧牛耕田,“一装烟雨任平生”。《周易注疏》载:“坤为牛,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古人心目中的牛也是大地的象征,其坚实有力、能担重任、仁厚踏实的精神形象,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灵宠有情】“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古人与宠物的万千情结,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柔软的心弦。宠物既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也是一剂良药,温暖和治愈着人们的心灵。“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在人与宠物的关系里几乎从未失效。那些陪伴在人们周围的可爱生灵,将温暖、希望、包容、不离不弃,还有那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一期,让我们透过那些落在砖石、器物和画纸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感受这份亘古不变的情意。

    千年书法,翰墨精神。如果说有哪个艺术门类能集功能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中国书法当仁不让。它以汉字造型为基础,经过对汉字笔画和结构组合的丰富演绎,形成一门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也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符号般的存在。

    【特别策划:紫】从世俗生活到国家礼仪,从美丽的衣衫、风雅的瓷器到华贵的交通工具、庄重的皇家建筑,紫色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处处透露出不凡。紫色也常与圣人、神仙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着美好的祥瑞寓意。欧阳永叔有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美君潇洒有余情。”在文人雅士的心目中,紫色亦是最具诗意的文人之色。

    【冬日可爱】“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个个节气催促着时光,转眼又到了一年中最寂寥清冷的十冬腊月。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风雅浪漫的古人顺应自然,比拼巧思,不仅设计出诸多令人称奇的御寒之物,还创造了种种消遣和娱乐之法:围炉宴饮、烹茶玩画、踏雪寻梅、初晴远泛 萧瑟的冬日也随之变得温暖可爱、旖旎多彩。

    【秋菊有佳色】秋色深重,天地旷远,百花纷纷消遁于寒风中。且看墙角篱下、四野田泽,菊花依然寂寞开放,为荒寂的时节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古人爱菊,常在秋季赏菊、食菊、艺菊、咏菊,在颐养生活之余,皆是对自己情致至深的寄托。一花一世界,人们以菊为凭,观照内心深处的自己,那千百年来凝结于胸的百感干绪,亦化为风中的一缕幽香,继绻入怀,沁入心脾。

    【万家灯火】灯具的发明与人们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有密切的关系,《左传》记载:”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晏子春秋集释》曰:“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因而,灯在古代又被称为火。明代罗颀在《物原》中写道:“隧人作火,神农作油,轩辕作灯,汤尧作灯弊,成汤作蜡烛。”

    【清风入弦】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唐初司马承祯在其《素琴传》里说,自古贤人君子,便是“左琴右书”。白居易有“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诗句;李白与友人相聚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但如此良辰美景,因少了琴,他又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古琴极雅,唯有心近山水、心怀雅意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真趣。古琴,又使我们明白,知与遇的无价情感,如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有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宁静绵长。

    【“天下一人”宋徽宗】关于宋徽宗赵佶的一生,评价众说不一。作为皇帝,他或许是个失败者;但作为艺术家,他的确是一位罕见的奇才。他是一位有文化意识的书画家,独创了“瘦金体”,开启了花鸟两创作的新时代,开拓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创作模式;他是一位有改革意识的教育家,重视绘画教育,以国家之力兴办画学,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他是一位有学术意识的收藏家,充实书画收藏并编写著录,妥善整理和保存了大量书画精品。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宋徽宗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

    【纤云弄巧】七夕,这个由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发展而来的浪漫节日,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至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诗人们吟唱不绝的七夕诗篇,更为这个日子增添了一层哀艳的诗意。每当人们仰望星空、遥想岁月时,不禁满怀怅悯。在凄美动人的传说背后,七夕的节俗更与远古先人观象授时、顺应节序、女织男耕的传统息息相关。七夕主题经历了星宿崇拜、祈求幸福、人间竞巧等历史变化,渐渐发展为一个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乞巧为主题,由女性主导的具有多重意义的节日。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隐含着华夏子孙对祖先生活的记忆,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文化纪事:对酒当歌】古人称酒为“天之美禄”,认为酒是上苍的恩赐。在古人那里,酒代表着丰衣足食,也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酒亦有很多雅称,如欢伯、流霞、五云、琼浆……中国人的酒文化,历经数千年漫长时光的酝酿,经过岁月的沉淀,漫溢沁人的醇香。

    【特别策划:青】中国的每种颜色都被赋予美好的寓意,渲染着山河岁月,滋养着民族性情,千百年来,惊艳如初。”青,东方色也。”青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温润而不虚浮,灵动而不张扬,清爽而不单调。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既浅显又深邃的青色,凝聚着万千诗意,美得不可方物。

    【云鬓簪事】“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作为古代女性细腻情感的载体,头饰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每个女子的婉转心事和美好情愫。灵慧的她们还顺应时序变迁,创造出一套与节令相呼应的“插戴法则”。那看似凝固的一花一叶、一鸳一蝶,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表达着古往今来的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人物画早早地与神话、宗教和文学相交织。在顾恺之时代,画家们根据诗歌辞赋敷衍成绘,早已屡见不鲜,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范式。如果说,唐代人物画是“焕烂而求备”,那么两宋人物画就是“备中求变”。在传统的基础上,宋人确立了“内敛、雅致”的文人绘画观。文人画的践行者、人物画大家李公麟,以淡墨轻毫的白描画法,开一代新风。

    【清供无尘】清者,清雅不俗也;供者,毕恭毕敬也。花香墨韵,诗画含情,器以载道,文人情思皆寄于清供之间。于一花一器间观春秋,赏天地,悟人生,得妙趣,这正是传统中国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超于尘世,高逸人生”襟怀之体现。于幽婉中体察学问,在古意中寻味风雅,是古今文人共同追寻的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逸乐的生活追求。

    《读者欣赏》是读者杂志社2001年创办的一本高端欣赏类杂志。《读者欣赏》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以传情,文以达理。内容上,力求雅畅厚实,追求经典与时尚共存,沉积与趋势并生,使人在轻松阅读中领略自然与人类精神的妙境。《读者欣赏》既不是专业性杂志,也不是时尚类刊物,只是一份供大众培养高雅情趣和良好素质的综合类画刊型月刊,大家宁可把她当成高尚公民的美学入门读本去阅读去收藏。

    《读者欣赏》是读者杂志社2001年创办的一本高端欣赏类杂志。《读者欣赏》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以传情,文以达理。内容上,力求雅畅厚实,追求经典与时尚共存,沉积与趋势并生,使人在轻松阅读中领略自然与人类精神的妙境。《读者欣赏》既不是专业性杂志,也不是时尚类刊物,只是一份供大众培养高雅情趣和良好素质的综合类画刊型月刊,大家宁可把她当成高尚公民的美学入门读本去阅读去收藏。

    已帮您找到资源,查看此资源需要20学习币,请先登录注:本资源发布时间已超过1年,您需要升级为【包年及以上会员】方能免费下载,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学习币进行兑换。如选择【包月会员】将无法查看本资源,且 …

已帮您找到资源,查看此资源需要2学习币,请先
注:本资源发布时间已超过1年,您需要升级为【包年及以上会员】方能免费下载,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学习币进行兑换。如选择【包月会员】将无法查看本资源,且无法使用学习币,请知悉。
购买实体图书 当当网购买 天猫购买 亚马逊购买
小提示:
1、本站提供的正版图书由京东图书、淘宝/天猫、亚马逊、当当网提供。
2、若喜欢本期刊,自身经济条件还可以的话,请大家多多支持正版。
3、如发现介绍有误,请文末留言告知,谢谢!
4、如涉及版权争议、敏感信息、隐私内容,请联系站长(微信公众号:xuexi-1234567;邮箱:admin@xuexi1234567.com),将立马删除。
成为VIP会员 尊享会员服务尊享
微信公众号 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ID:xuexi-1234567)
了解每天都新更了哪些学习资料
分类: 文摘类期刊
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文摘·故事·散文·诗】相关资源

最新纪录片&好片

近1年热门资源

近30天热门资源

留言区

发表评论

本期内容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营造之美)【PDF】
《读者欣赏》2022年第07期(营造之美)
加入收藏 2

杂志介绍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是读者杂志社2001年创办的一本高端欣赏类杂志。《读者欣赏》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以传情,文以达理。内容上,力求雅畅厚实,追求经典与时尚共存,沉积与趋势并生,使人在轻松阅读中领略自然与人类精神的妙境。《读者欣赏》既不是专业性杂志,也不是时尚类刊物,只是一份供大众培养高雅情趣和良好素质的综合类画刊型月刊,大家宁可把她当成高尚公民的美学入门读本去阅读去收藏。

出版周期:月刊